早前讀到一篇題為《我們已經進入後馬拉松時代》的網上文章,作者談到自己在酒吧中相遇一位年輕女子,期間談起自己的海外馬拉松經驗與未來的跑步計劃,卻發現這些「履歷」原來已經無法 impress 今天的女孩子了。人家一開口就反問他有否玩過超馬,還繼而談到自己將會與 MBA 同學們去挑戰沙漠越野賽...... 覺得被一下子比下去的作者,便開始反思起「僅得」 42.195 公里的馬拉松比賽是否已失去了光環?而我們又是否應該像近日某電影宣傳海報所說的,要不斷去追求「更粗、更長、更大、更硬」的比賽經歷呢? 在這個缺乏耐性卻又喜愛炫耀的時代裡,我們都千方百計地想要吸引別人注意,渴望為自己塑造出擁有精彩人生的形象。但同一時間,群眾審美的品味卻愈來愈庸俗,沒心思去鑑賞任何稍有深度的東西,如此一來,想要討好群眾,許多人便唯有選擇隨波逐流了。 以馬拉松運動來講,要完成一個比賽與跑好一個比賽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將目標放在僅僅於時限裡完成或者傾全力爭取最佳成績也是南轅北轍的兩種心態。要與外行人解釋當中的分別,這確實是有難度的,譬如說,平常人雖看得懂 sub-3 是個比 sub-330 完賽更優秀的成績,畢竟這在時間上已寫得很明白了。但若然對方是沒有馬拉松經驗的話,便根本不能體會這 30 分鐘的差距原來已經是五六個層級的分野,是等同王重陽與丘處機的分別了。但這對不屬於武林中人的平常百姓來講,誰又有興趣去分辨兩個道士間的武功高低呢? 在馬拉松比賽中,當你愈接近自己的極限,愈努力想將極限往前推的時候,便會發現原來每分鐘的進步都是個關口,都要耗費比往常以倍數計的汗水來換取。但這對 layman 來說,又跑快一分鐘了嗎?他們或許會禮貌地恭喜你,卻根本不能體會當中的意義。 想要取悅群眾,更簡單的方法便是如上述文章的那位師兄所講,去挑戰更長更誇張的距離、更神秘更誘人的異國風情、或者是更艱險更有話題性的極地賽道了。更何況參與這類比賽,只要你有錢又沒有 DNF,完成後便能輕易地招來崇拜的眼光,這比起辛辛苦苦每日去練跑,只求在馬拉松比賽中獲取一分鐘 PB,成功後又沒得到多少掌聲,以成本效益來說前者無疑是划算得多的。 忽然想起多年前一齣名叫《壽司之神》的日本紀錄片,當中講述著名壽司師傅小野二郎的故事。我記得裡面有一幕訪問他的一個徒弟,對方說自己當了十年學徒後師傅才開始教他煎蛋,開始時每天煎三四個,但師傅卻通通都不滿意,一直做到二百多個失敗品後,才終於得到師傅的認可,那一刻他心花怒放,覺得自己終於能被稱為「職人」了。 現在回想起來,要擁有這份堅持做出最完美煎蛋的精神,除了因為廚師自己對品質有嚴格要求外,還因為世上有懂得分辨好壞,懂得品嚐美食的顧客。若你想要討好的人根本是牛嚼牡丹的話,再好的煎蛋放在面前他也不會懂得欣賞,而你還倒不如去搞些花巧的 Fusion,或是富麗堂皇的餐廳裝修,如此你可能會更加客似雲來。 要取悅庸俗的觀眾就唯有使出庸俗的花巧,若長跑動運於你是要在男歡女愛的情慾市場中增加自己籌碼的話,你便可能當真要去追趕某些更粗、更長、更大、更硬的東西了。但若你渴望追尋的是某種「匠人精神」的話,你的追求卻反而是很簡單的兩個字:更好。